岁月流转
总有英雄推动着历史变迁
上演着惊天动地的风云故事
也总有诗歌将这些故事千古传颂
在诗界,也有敢于变革的先驱者
他们致力于打破传统
创立独具一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以酒借力,以诗抒怀
演绎着同样精彩的诗界英雄故事
「江东诗酒人物」
带你走进当代诗坛
探究70位诗人的心路历程
感受他们诗酒岁月里的英雄浪漫
李亚伟
莽汉主义诗派发起人
中国后现代诗歌代表诗人
1982年开始写诗,1984年与二毛、万夏、胡冬等人创立“莽汉”诗歌流派,出版过诗集《莽汉·撒娇》、《豪猪的诗篇》、《红色岁月》等,曾获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诗歌奖、第三届《作家》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年度诗人”等。
作为当代诗坛最知名的诗人之一,李亚伟在诗歌中展现出来的语言才能和反文化寓意,使他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运动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诗圈的探索者
李亚伟1963年出生于重庆市酉阳县,从高中开始,他就养成了偶尔写古体诗词的兴趣,到上大学时,他开始研习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诗歌,但这并没有对他的写作风格产生影响,他的创作初衷是创新与探索。
通过不断的写作实验,李亚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语化创作风格。直到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诗作《中文系》的横空出世,让李亚伟的名字响彻整个诗圈,这首作品也被传抄至中国多所大学的中文系,直至今日,这首诗歌依旧是当代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代表诗圈变革的先驱之作。
《中文系》的大火,验证了李亚伟对诗歌写作的实验和探索是成立的。1984年,他与二毛、万夏,胡冬,马松等人正式创立了“莽汉”诗歌流派。之后,他又相继发表了《酒中的窗户》、《秋天的红颜》、《河西走廊抒情》等极富个性的优秀作品,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莽汉诗派”:冒险与实验精神
作为“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李亚伟曾在自己的诗集中这样定义“莽汉”诗派:无法无天、好酒好色的刺鼻味儿和骨子里的幽默态度,以及脱离固有秩序的现场性和实验性。
李亚伟的诗歌,主张对生命意义的还原,是对世界最真实的展现,始终散发着原始奔放的冲击力,正如业内对他的评价:就像金斯堡之于“垮掉的一代”一样,真正能体现第三代诗人的流浪、冒险、叛逆与实验精神的,无疑是“莽汉”诗派,尤其是李亚伟本人。
这种敢于打破传统桎梏,颠覆古典诗词审美的“莽汉”诗风,颇具英雄风范,不仅为当代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成功掀起了开拓与变革的风潮,引领了后现代诗派的百花齐放。
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李亚伟对诗派风格的执着探索,无疑需要破釜沉舟般的勇气与担当,犹如当年江东英雄项羽建立霸业时展现出来的气魄一样,或许,这正是他对英雄情怀的致敬与传承。
《河西走廊抒情》第六首
——李亚伟
雪花从水星上缓缓飘向欧亚大陆交界处,
西伯利亚打开了世界最宽大的后院。
王大和王三在命里往北疾走,一直往北,
就能走进祖先的队列里,就能修改时间,
就能回到邂逅之前。
历史正等着我,我沉浸在人生的酒劲中,
我有时就是王大,要骑马去甘州城里做可汗。
风儿急促,风儿往南,吹往中原,
敦煌索氏、狄道辛氏,还有陇西李家都已越过淮河,
看不见背影。
我知道,古人们还常常在姓氏的基因里开会,
一些不想死的人物,在家族的血管里顺流而下,
部分人来到了今天,只是我已说不出,
我到底是这些亲戚中的哪一个。
《酒中的窗户》
——李亚伟
正当酒与瞌睡连成一大片,
又下起了雨,夹杂着不好的风声。
朝代又变,一个老汉从山外打完架回来,
久久敲着我的窗户。
在林中升起柴火,
等待酒友踏雪而来。
四十如晦,兰梅交替,
年年如斯。
山外的酒杯已经变小,
我看到大雁裁减了天空。
酒与瞌睡又连成一片,
上面有人行驶着白帆。
1993年,李亚伟下海经商,时至今日,除了诗人身份,李亚伟还是数家酒楼连锁店的老板。他曾在自己的文章《天上·人间》里说过:喜欢在初夏和初冬的时候写作,其余时间就四处游历,找人喝酒。
阅尽大山大水,人生便会更有张力。而这种张力,在李亚伟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富有英雄主义的诗歌风格,是李亚伟始终执守的初心,也是他最无悔的探索。而今,他将联手江东醇品牌,继续深耕诗酒文化,传递诗歌最本真的魅力。